2022年11月,美国初创公司OpenAI推出了ChatGPT,这款由人工智能(AI)驱动的高级自然语言处理工具,上线仅5天用户数就突破100万,对话流量超过亿条。仅两个月后,月活跃用户数突破亿,成为人类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。ChatGPT的出现再度掀起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热潮。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于上世纪50年代诞生,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,比如AI可以通过记录用户的反馈和阅读习惯,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;智能家居可以执行用户的语音指令,为其提供天气、新闻、音乐等服务;AI还可以实时翻译,便利出国旅行或商务谈判。在生产上,AI可以为企业增效提质,比如,许多购物网站采用24小时的AI客服以即时回应客户需求;一些工业机器人还可以进行物流分拣、水下作业等,减轻人工操作的风险。AI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的思维,例如现在人们已经习惯碎片化的被动式阅读,导致思维变得非线性化,减少深度思考的机会。然而,AI技术的发展也会给人们带来一些“烦恼”。比如,已经有原画师因为游戏公司使用AI绘画而失业,大型公司因使用AI出现信息泄露风险。但无论如何,AI新时代已势不可挡,作为普通人,如何才能抓住时代发展并减少AI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呢?5月18日,新京报贝壳财经邀请了三位嘉宾:中科院信工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林政;安永大中华区数据智能咨询合伙人季昊;量子之歌研究院院长苏秦,共同探讨以上话题。 AI像空气和水 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维AI发展至今,已渗入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但我们对AI的感受或未必这么直观,那么,这些年AI到底给生活、生产带来了哪些变化?林政认为,AI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,在生活上,AI可以通过记录用户的反馈和阅读习惯,提供个性化服务,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更为高效,智能家居可以执行用户的语音指令,为其提供天气、新闻、音乐等服务,同时,AI还可以实时翻译,便利出国旅行或商务谈判;在生产上,AI可以为企业增效提质,比如,很多购物网站都有24小时的AI客服,可以即时回应客户需求,一些工业机器人还可进行物流分拣,水下作业等,减轻人工操作的风险。“AI也会潜移默化影响用户的思维,比如,我们已经习惯碎片化的被动式阅读,这会导致思维变得非线性化,减少深度思考的机会。”季昊则认为,AI作为新兴技术,呈现波浪式向前发展的趋势,之前大约每20年就会产生一轮由AI科技突破带来的热潮。但从2010年开始,随着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,AI发展也在提速,新技术演变的节奏更快。一方面人们惊叹于例如alphago、机器人、脑机接口、AIGC等AI技术的突破、感叹AI时代的到来,另一方面AI其实早就以一种温和的、慢慢演进、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,比如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指纹识别、人脸识别、扫地机器人、智能音箱、智能客服等,都有AI的“身影”,同时,在处理日常繁琐的工作,AI也成为RPA、智能营销、智能风控、智能工厂等一系列领域的核心驱动力。AI就像空气和水,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。苏秦则认为,语音控制、大数据分析、导航等只能是AI对生活影响的一部分,未来,AI将对所有产业造成破坏性创新,可能很多产业会消失,一些现在有价值的产业以后变得没有价值,所有的创业、投资、理念以及看待企业价值的角度都会发生变化,以GPT为首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将重构价值,人类的标准化体力劳动将越来越被替代,从这个角度来说,AI不仅改变了生活,还将改变整个社会的结构方式,当前可能是最近几十年AI最接近改变人类社会的临界点。 AI之下高度依赖电脑的工作危险了?哪些新职业涌现?AI给生活、生产带来的便利已毋庸置疑,但也带来了一些风险,首当其冲的可能是就业岗位。根据相关报道,随着AI技术的发展,原画师、广告、翻译、写作等行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苏秦认为,目前来看,有两类工作受AI冲击较大,一是高度标准化的行业,因为这完全可以用机械来完成;二是高度依赖电脑的工作,包括翻译、财务人员、原画师等,高度依赖电脑意味着这项工作可以通过运行软件来完成。不过,AI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。季昊表示,AI产业链上下游非常庞大,大概可以分为四类,第一类是数据,数据是AI的“粮食”,训练AI需要大量数据,在这个层面,人们可以关注高质量数据标注行业,目前,全球的数据标注产业已有约几十亿美元的市场规模;第二是芯片产业层面,随着AI对算力要求及芯片场景化的需求,一系列专用芯片会诞生,比如可植入式芯片、边缘AI芯片、便携式芯片等将在不同场景发挥作用;第三是模型层面,目前,国内大厂都纷纷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,这与传统AI模型有较大差异,市场对大模型学习训练的人才需求量很大,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才备受欢迎;最后是应用层,即通过AI技术实现商业变现,包括toB和toC端的变现,“整个AI产业链的市场足够大,大家可以结合自身专业、能力及兴趣,选择相应赛道进行学习和投资。”林政则提到了提示工程师这一新兴职业,她表示,大模型训练后会有非常强大的通用能力,但有时它并不能让用户满意,比如,大模型输出的结果并不是用户想要的,这可能并不是大模型本身的能力问题,而是使用问题,比如,用户的提问不是很恰当,这就需要提示工程师的帮助,与算法工程师需要了解模型底层逻辑不同,提示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让机器的认知能力与人类的认知能力对齐,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。苏秦则提出了AI发展之下可能会出现的三类新职业:首先是构建AI世界的选手,包括变成语言训练、图像识别等技术流派;其次是设计类选手,因为未来可能每个人在AI世界都需要一个虚拟形象,这需要设计能力;第三则是人工智能训练师,当前AI发展对相关岗位需求非常大。 上千人发公开信呼吁停止AI训练 AI未来发展还乐观吗?目前,AI的发展已势不可挡,甚至引发了科学家的担忧。今年3月下旬,包括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·马斯克(Elon Musk)、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·沃兹尼亚克(Steve Wozniak)在内等超过1100名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、专家、企业家共同签署一封公开信,信中称“我们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立即停止进行比GPT-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,且至少暂停六个月以上。”他们的理由是,目前AI的发展进程“对社会和人类存在潜在风险”。各国也在加强对AI的监管,在中国,4月中旬,国家网信办便发布了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。那么,如果从悲观到乐观是从1分到10分,AI的未来会是几分?对于这一问题,林政给出的答案是8分,“我对AI持非常乐观的态度,虽然AI对一些职业造成了冲击,但也创造了许多新的科研机会,剩下的20%是我认为我们对任何技术的发展都要保持敬畏之心,在拥抱新机会时,也要防控其可能引发的风险。”季昊则对AI的未来长期打10分,短期打8分,“长期来看,我非常看好AI方向,但短期来看,目前生成式AI很火,但具体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明确,如此大的投入最终能带来什么收益还不是很清晰,其中的泡沫有多少也有待观察,所以,短期我打8分。”苏秦也是同样的观点,长期打10分,短期打8分,“长期非常看好,AI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社会进步,但短期谨慎乐观,因为在监管、技术突破、算力数据、硬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。”AI发展至今,已经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,起到了广泛的作用。人们越来越依赖AI生活上的方便和创造出的机会。林政认为,AI带来的变化非常多面,比如可以通过记录用户的反馈和阅读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,使人们更高效地获得信息;智能家居可以通过执行用户的语音指令提供天气、新闻、音乐等服务;AI还可以实时翻译,方便商务谈判和出国旅行。在生产上,AI可以为企业增效提质。 总的来说,AI作为一种新兴技术,即带来了便利,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。职业的确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,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机遇。未来,我们需要在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,并加强监管和合作,以确保AI技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。 值得一提的是, 聊天GPT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技术,它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,在未来还可能远远超过我们想象。因此,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, 例如加强监管、促进创新、推动人才培养和跨界合作等。只有这样,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AI技术的应用价值,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,实现智能时代的共赢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